干净平坦的柏油路面、生机盎然的绿化带、整齐划一的智能充电桩、清洁亮敞的楼道……走进雨城区上坝路139号大院,居民王德蓉正将自己的电瓶车停入智能充电车棚:“现在我们小区干净整洁又安全,虽然是个老小区,但我们住得很舒心。”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近年来,我市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补齐基础设施、完善老旧小区居住功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居民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绿洲路143号大院(资料图)
(相关资料图)
问计于民 改出满意小区
“小区加装了电梯,清理了后院,现在的生活很方便。”谈起大院的变化,市区建新路152号大院居民张荣华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旧小区改造让这个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大院焕然一新——不仅进院子就能看见的花坛被清理干净,十几年无人问津的后院也重新归置了。152号大院居民最渴望解决的两件烦心事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进程中都得到了解决。
老旧小区最迫切需要改什么、怎么改?小区居民最有发言权。一条条建议收上来后,牵头部门对改造方案一次次修改完善,再对老旧小区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做到精益求精,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合民意。
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我市为老旧小区改造精心设计了涵盖基础设施、专项改造、居民出资改造的民意调查问卷模板,在全面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改造方案,并通过微信收集意见方式进行表决。改造后的竣工验收也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参与,从“政府配菜”到“居民点菜”,小区居民的需求得到真正解决,老旧大院变得更加宜居。
市区斑鸠井小区基础设施普遍陈旧,居民为解决电动车充电问题想尽办法,也出现了不少安全隐患。斑鸠井小区“联包帮”单位市中心血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小区原来的停车棚改造为可以集中充电的充电车棚。
改造后的电动车集中充电棚,安装并投入使用了50个充电插座,惠及小区60多户居民,基本满足了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需求。电动车集中充电桩具有“充满自停”功能,可避免车辆过夜充电、过度充电,保护电动车电池的同时,还能确保居民充电安全,操作方便,使用便捷。
“现在,小区电动车摆放更加整齐有序,安全隐患也都消除了,大家都很满意。”小区居民宋云说。
从看到做 改出和谐小区
“以前小区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大家私搭乱建的现象很普遍。”
“你丢一点,我扔一点,好好的一个大院就变乱了。”
市区绿洲路126号大院在过去是一个无人管理的大院,由于时间久远,大院车辆乱停乱放、门卫形同虚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逐渐突显。此外,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公共区域被占用,导致原本不大的院子显得更逼仄。
如今,走进大院,再也看不到曾经的景象。大院门口张贴着《上坝路社区居民公约》,车辆规范停放在规定区域,还留出了消防通道,私搭乱建的棚子早已不见踪影……居民都说,住在这里很安心。
“我们自己的院子当然要自己来管理。”居住在大院的居民刘勇说。2019年9月21日,在雨城区上坝路社区的帮助下,绿洲路126号大院成立了大院业委会,同年12月5日,大院党支部成立,上坝路社区还选派了党委委员作为大院的党建指导员。
在联包帮单位、东城街道办、上坝路社区的帮助下,党支部相关人员开始对占用公共空间的居民进行劝说,一个个私搭乱建点相继被拆除,原本被占用的空间也陆续腾空了,还建起了公共卫生间和活动室。
老旧小区改造不但改硬件,也改了“软件”。近年来,针对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自治载体不足等问题,我市推动党员志愿服务领路、邻里互助服务搭台、专业社会服务支撑,引领群众从“要我干”向“我来干”转变。
要让居民“认同”,就要让小区改造贴合民意。近年来,我市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内涵品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全面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仅改硬件的面子,更做好了惠民的里子。
小区干净规整了,小区内部的设施也得到了整改:修整房屋渗漏、改造排水、新增绿化、补齐基础设施……小区大院越来越便利,居民心里也亮堂。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好看,而且实用,改到了我们心坎上,出钱出力我们很乐意!”碧峰峡路179号小区居民金兆铭说,精细化改造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短评:
小区改造以“心”换“新”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居住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安居乐业。
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管理混乱,安全防护缺位,群众急切希望改善。因此,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
老旧小区改造是为居民而改,首先要听取住在里面的居民有什么需求。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小区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与改造的日常生活体验有关。衡量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的标准不仅是工程验收的文件,更需要居民发自内心竖起的大拇指。
老旧小区硬件要改,更要改“软件”。改造硬件是一时之功,维护和管理却是长久之计。党建引领、设立自管委、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探索,解决小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自治载体不足等问题,将一次改造设施和持续完善服务相结合,换来居民持久的满意与放心。
“安居”方能“乐业”,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了居民心坎上,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王鹤飞
▌审核:徐召红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