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快速消费品有:各种洗发水、洗衣粉、化妆品、纸巾、地板清洁剂、洁厕剂、空气清新剂、杀虫剂、饮料、软饮料、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咖啡、肉菜水果加工品、乳品、瓶装米面糖、烟酒等。快速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
快速消费品是现在在商业包括工业当中非常活跃的一块,最早的快速消费品不是从食品开始的,是从洗护用品开始的。当前,快速消费品的价格增长速度慢于通胀上行的速度,因此销量增长(而非价格)是中国整体销售额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因素。而购物频率提高对销量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竞争格局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快速消费品在市场细分化已经做到如此地步的今天,不可能有一种产品适用于所有人群。所以,对于快速消费品品牌定位来说,快速消费品越纯粹越有震撼力越简单越有穿透力。
中国快速消费品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不同快速消费品品类的发展来看,家庭消费的包装食品增长持续放缓,快速消费品四季度增速达3.1%。
“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9%,成为拉动销售额增长的主引擎。疫情催生的消费者囤货行为是推动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且各品类的销量均有所增长。”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布鲁诺(Bruno Lannes)表示,“尽管整体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依然展现出强劲韧性,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年依旧前景可期。”
从2021年底到2022年初,快速消费品呈现增长态势,但随着疫情在一些地区的影响,情况在今年三四月份开始出现变化。比如,2022年3月26日到4月22日的四周内,快速消费品销量同比增长5.6%,但平均售价下降5.7%,创下近年价格最大跌幅。“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在提高。”
新冠疫情爆发前,快速消费品企业连续五年稳定推动高端化,不断提高商品售价。但随着疫情持续,消费者正变得谨慎,并对不同品类展示出不同的购买行为。
整体快消品市场逐渐走出疫情的影响,实现了阶段性复苏。21年20第四季度,快速消费品市场在电商购物节的拉动下同比增长2.3%;增速略高于上一个季度,显示了消费市场的韧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也表明,21年20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凸显了内需的重要作用。最近两个月中国各地疫情反复,给今年的发展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不过,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的举措,各大品牌也优化了消费供给,2022年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实现良性增长。
报告显示,在四大主要领域中,饮料在2021年的表现最好,一改2020年销售额下降4.1%的颓势,取得了5.9%的增长。而包装食品的走向却完全相反,销量下降2%,平均售价增长0.8%,整体销售额下降1.2%。以方便面为例,2021年,新冠疫情暂告一段落,消费者也减少了囤货,导致该品类销量在2021年下降了9%。
2020年对于中国快消品市场来说是极为动荡的一年。在经历这段低迷期后,市场曾在2021年一季度迎来强力反弹。但到了二三季度,大多数品类销售增速急剧下滑,直到四季度才止住颓势,开始出现轻微反弹,较2020年同期增长2.1%。2021年中国快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长3.1%,这一数字延续了疫情影响下快消品市场增速低于GDP增速的趋势。
现代渠道整体全年趋势走弱,销售额下降1.5%,这主要是大型渠道的客流持续低迷导致的。大卖场的销售额全年下降3.6%,而大超市则更是下滑了3.9%。与此相反,近场小业态渠道中的小超市则受益于消费者的购买频率上升,以6.7%的速度稳定增长。这一反差说明服务社区、满足高频刚需的小业态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流量见顶和新兴数字化业态的分流,电商渠道在21年20增长放缓,但仍以15.2%的增速领先所有的零售业态。
四大消费品领域中,包装食品和家庭护理在前三季度引领增长,这主要归功于疫情期间消费者囤货需求的激增以及健康卫生意识的加强。
2022年前三季度,包装食品量价齐升,销量增长4.6%,平均售价增长2.6%,推动销售额增长7.4%。与包装食品类似,疫情刺激家庭护理品类需求激增,销量和平均售价分别取得5.4%和0.6%的增长,推动销售额增长6%。
饮料品类同样表现亮眼。尽管平均售价在今年前三季度下降3%,不过销量增长7.2%,推动品类整体销售额增长4.1%。除了疫情封控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以外,今夏极端高温天气也对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不过,个人护理品类增长趋势遭遇逆转,销量小幅上升0.7%,平均售价下跌2.5%,销售额因此下降1.9%。其中,彩妆品类领跌,疫情成为拖垮增长的主要原因。
值得指出的是,便利店和杂货店渠道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一扫去年零增长的低迷态势,同比增长9%。这与我们前一份报告中所述的趋势正好相反,体现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加上大规模人群聚集带来的病毒传播隐患,消费者出于可预测性、便利性和安全性考虑,更倾向于就近购买。
面对挑战,各大零售商求新求变,升级消费者体验和运营效率。公开统计显示沃尔玛在21年20已累计关闭约30多家大卖场。永辉陆续将全国50多家大卖场改造成仓储式门店,通过提供精选的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和优化购物体验,实现客流和销售的双重增长。大润发2.0的门店重构实践突出场景化布局和到店体验,聚焦重点潜力客群,为他们提供具有差异化的商品,并投资提升门店的到家服务效率。
2021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增长12.1%。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243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26亿元,增长2.8%。
2021年底快消品发展态势延续到了2022年初,但随着疫情在一些地区的影响,形势在3、4月份开始出现变化。在2022年3月26日至4月22日的4周内,快消品销量同比增长5.6%,平均售价下降5.7%,创下近几年最大跌幅,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断提高。
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快速消费品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企业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它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各平台的电商渠道策略,力争实现产品组合差异化,并建立专业运营能力,以便触及不同的消费群体,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表示,“它们也积极利用即时零售模式(o2o)的崛起创造更多的销售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会员店在一线城市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商品和服务已经出现了同质化,会员店对于新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在中国更广大的新一线城市和重点城市群里,中产消费人群的购买力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随着交通物流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日趋成熟,会员店在这些城市也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预计在接下来两三年里,新一线城市将是会员店扩展的主战场。
此外,会员身份的价值体现在商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收费制也保证了会员在一定时间内的忠诚度;但收费会员制成功的本质仍然在于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感。因此会员店的核心供应链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成败的关键。本土会员制零售商需要从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区域文化饮食习惯出发,不断探索本土化创新的最佳路径。
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快消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以及“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等。
优化提升O2O的顾客体验已经成为零售行业数字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改造门店仓库,合作对接多家即时零售服务平台,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更全覆盖的到家服务。京东到家、美团、淘鲜达等O2O平台陆续推出当日达、半日达、小时达等服务,在提供个性化选择的同时,也不断扩大全品类覆盖度,提升消费者的体验。2022年,即时零售的竞争将进入下半场。各大平台有望与品牌深度合作,一方面选择细分市场进行更加精准的运营,另外一方面也必将从渗透率的竞争转向客单价的竞争,满足细分购买场景的需求。同时电商平台也计划将更多的线上流量导入即时零售平台,发力三四线市场,打通全场景消费,进一步实现消费增长。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竞争格局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需状况、快速消费品发展现状、快速消费品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建议、快速消费品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快速消费品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